极速快三官网入口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极速快三官网入口 > 新闻动态 > 御姐与小鲜肉:《蛊》卦是女子蛊惑男子的卦吗?

御姐与小鲜肉:《蛊》卦是女子蛊惑男子的卦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2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
《周易》里面有个《蛊 ䷑》卦,抱雪斋说过这个字应该读为“故”,是典故、故事的意思。原文如下:

失传千年的道家经书在湖南出土,竟揭开周易《蛊》卦之谜!

但是很多人望文生义,以为这个“蛊”就是蛊惑的意思。 

今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这个卦名的来龙去脉。

《左传》的昭公元年(公元前541年)记载,医和给晋侯看病时,先是告诫他“近女室,疾如蛊”,接着又说:“女,阳物而晦时,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”,反复提到女色与蛊有关。

后来赵孟又问他:“何谓蛊?”

医和的解释是:

“淫溺惑乱之所生也。于文,皿虫为蛊。谷之飞亦为蛊。在周易,女惑男、风落山谓之《蛊》,皆同物也。”

这里医和明确引用了“周易”,而且认为“女惑男”就是“蛊”卦之象。

需要说明的是,医和此时所引用的“周易”,绝不是我们今天读到的《周易》这部书,而是比今本《周易》更加古老的一种同名易书。因为昭公元年(公元前541年)的时候,今天我们读到的这部《周易》还要过将近一百年才出现呢。

有关今本《周易》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才写成的证据,可以参考本文:

重磅首发!抱雪斋最新《周易》乾坤十二爻辞月令天象详解,竟是战国时期的天象!

所以,《左传》里面这一段《蛊》卦为“女惑男”之象的说法,是一种比《周易》更加古老的易学传承。这种托名周文王的所谓“周易”,一直到汉代的时候还有,《艺文志》里面就记载了几部挂名为“周易”的古书,比如:

“《周易》三十八卷”

“《周易明堂》二十六卷”

“《周易随曲射匿》五十卷”

……这些书都叫“周易”,但其实都不是我们今天所见的《周易》。只有《艺文志》里面“《周易》十二篇”的那个版本,才是我们熟悉的今本《周易》。

好了,扯远了,接着来说《蛊》卦。

从卦象看,《蛊䷑》的上卦艮为少男,下卦巽为长女,所以在春秋时期的“周易”中,《蛊》卦确实是有“女惑男”之象,而且是熟女蛊惑少男,御姐诱惑小鲜肉的卦象。

可见熟女对少男的杀伤力,自古以来都是这么大。

图片

当然,“蛊”并不仅仅局限于女惑男,同样适用于男惑女。

《左传》中就记载,楚国的令尹子元为了蛊惑文夫人,专门跑到人家旁边里跳万舞:

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,为馆于其宫侧而振《万》焉。

由此可见,最晚在春秋时期,䷑这个卦已经被命名为“蛊”了,而且意思就是男女之间相互诱惑。

“蛊”,很可能就是䷑这个卦最古老的名字。

这个卦究竟是怎么得名的呢?

先来看看甲骨文里面,已经有一个“蛊”字,是一个器皿里面装着两条蛇或一条蛇的样子。

图片

蛊字里面的“虫”,不是普通的虫子,而是蝮蛇的专称,而且特指的是尖吻蝮(五步蛇)。

《说文》就说:

“虫,一名蝮,博三寸,首大如擘指。象其臥形。”

甲骨文里的“虫”字就是一条简化版的五步蛇,箭头形的脑袋突出了五步蛇(尖吻蝮)的特征。如下图所示:

图片

图片

五步蛇,在夏朝末期的时候已经成为龙的象征。

末代夏都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,龙身上就有五步蛇独有的菱形花纹,龙头也是五步蛇的三角形尖吻形状。商代的青铜器和玉器、陶器上,几乎所有的龙身上也都是五步蛇独有的的菱形花纹。如下列图所示: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所以,综上所述,甲骨文里的“蛊”字,是在一个器皿里面有两条五步蛇的造型。《说文》说,“蛊”字的本义是“腹中虫”,很显然并不符合蛊字造型的本义——这个五步蛇(虫)分明是在容器里面,怎么可能是在腹中呢?让我们寻找一下这个“蛊”字的造型来源。找到了这样一张图,如下所示:

图片

这张图是排湾族人的贵族传统服饰,上面画的是一个陶罐子里面装着两条五步蛇,和甲骨文里的“蛊”字形象何等相似!排湾族人,是夏朝遗族,是5300年前至3600年前迁徙到台岛上的,至今保留着大量夏朝习俗,详见本号系列文章。这两条排湾族五步蛇的造型,与甲骨文里的“虫”字何其相似!一模一样的尖吻蝮形象,有三角形的头!这两条蛇呆着的陶罐,和甲骨文“蛊”字那个装着两条五步蛇的深腹器皿何其相似!按照排湾人的传说,他们的祖先原本是在陶罐里的蛋,被两条五步蛇孵化的!也有一种说法是这两条蛇本身就是他们的祖先。仅仅是巧合吗?人类的诞生,来自于陶器里的两条蛇!这两条蛇,还有一个名字,叫做伏羲女娲。

图片

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之《周易》说文解字系列不造第几回,欲知前事后事如何,且看上下回分解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极速快三官网入口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